在炎热的天气下
不少市民朋友都喜欢游泳避暑降温
其中
在野外戏水或是游泳是不少人的选择
然而
野外水域表面看似平静
实则暗流涌动
危险重重
不信来看看这个实验
网友看完之后纷纷表示:
一方面,除水流情况不确定等因素可能引发危险以外,湿滑的石头、淤泥、水中生物如水藻、蛇类等也往往暗藏“杀机”。 另一方面,由于野泳者准备不足,致使身体出现不适,诸如抽筋等,也会发生危险。
除了野外水域
还有一种危险要小心
那就是:离岸流
离岸流是海滩最危险的杀手
与巨大声响的海浪不同
离岸流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直到人身陷其中才会发觉
那么该如何识别危险的离岸流
身陷险境时如何自救呢
溺水,最好的挽救是预防。请记住!会游泳≠不会溺水,水性好≠不会溺水,不要在没有救生员的海滩游泳,也不要在禁止游泳的区域下海。放下侥幸,提高警惕。
7月1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6日,福建省红十字会在台江万达金融街积极开展“为爱发声”“夏日送清凉”等“益”起系列活动。省培训中心始终坚持关注公益事业,派出师资前往现场“摆摊”送知识,在社会公益领域用爱传递健康,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爱心集市
集市通常是物物交换、钱物交换的地方,这一场公益集市,没有交易,充斥的是爱心和善良。
省培训中心在舞台下方支起了一个小摊位,打造应急救护现场体验区,“理论、实操”两部曲环环相扣,让学习的每个步骤都没有“时差”。
路过的行人都好奇地打量,在老师们热情的邀请下,大胆上前在模拟人身上实施按压操作,现场师资在一旁给予了正确且标准的示范指导。
小摊前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些带娃的市民在体验过心肺复苏后,主动提出想要学习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用专业的知识为自家的孩子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周末的商场人来人往,但即使只是匆匆路过,即使只是心血来潮,只要认真学,我们认真教,多一人学会急救,多一份安全保障。
舞台宣讲,趣味互动
夜幕降临,商场热闹了起来,为了扩大宣传,省培训中心的老师受邀来到舞台中央进行应急知识科普宣讲,内容主要围绕溺水、触电、烧烫伤等常见意外事故,并借助人体模型向大家详细地示范了如何给溺水人员做心肺复苏。台下掌声不断,有群众表示本次宣讲内容丰富,非常贴近工作与生活日常,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现场还邀请了小朋友上台参与应急救护培训体验、知识竞答等游戏环节,进一步巩固应急救护知识。
“发现人员触电时,应该怎么办?”
“手部烫伤可以用酱油和牙膏吗?”
“遇到有人溺水,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与互动的小朋友都获得了精美礼品,而本次的宣讲也在欢声笑语中完美落幕。
出手急救,你也可以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意义重大,每个观看者若是都能学习一点急救知识,遇到突发情况时患者的存活率就会上升一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温暖自己。愿我们的点滴付出凝聚成爱心的彩虹,让我们一起传播温暖!
7月11日
省培训中心走进
闽运集团技工学校
为该校干部、教职员工
送上了应急救护知识“大餐”
理论授课,气氛活泼
“施救前先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保护好自己。”省培训中心的师资结合日常真实案例,向大家讲述了院前急救的重要性,还介绍了癫痫和脑卒中两个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现场大家认真听讲,积极互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我们老师非常需要急救知识的学习,遇到学生发生意外状况能够及时施救,对日常工作非常有帮助。”福建省汽车运输技工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施伟说。
实操训练,掌握技能
在现场实操前,师资详细讲解并示范了CPR+AED全过程,对每一步的细节要点都一一进行演示。在实操师资的指导下,参训学员分五组练习,一个小组两个模拟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对各个组员进行引导监督,并在组员之间进行一带一实操练习,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便于学员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现场氛围最热烈的环节要数趣味小火车游戏,每个小组学员踊跃参与,五人上台PK,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热情,增强考核信心。
在创伤包扎环节,师资讲解了常见的创伤类型、创伤对应处理方式等,带领学员学习绷带的环形、螺旋、八字、回返等包扎方法以及三角巾的膝盖、单胸、头顶等包扎方法,在学习中认识到不同位置出血的处理方式。学员们两两一组参加,认真研究包扎细节,培训现场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
最终,参与培训的43名学员全员通过考核,获得救护员证。福建省汽车运输技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吴良洪也参与了本次培训并取得救护员证,他对本次培训给予肯定:“全校师生都很需要相关急救知识的普及,通过此次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教师们既丰富了基础的安全知识,也能掌握基本急救技能,提高自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老公就救不回来了。”
今天上午
7月6日晚
一名乘客突发疾病晕倒,心跳骤停、失去意识,吕厝车站班组迅速使用AED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为乘客紧急急救,挽回一条生命。
“我接到同事电话赶到现场时,看到伤者已经头部流血,脸色发紫。”
吕厝站区副站区长金超说
金超半蹲在地
“我们根据AED设备提示,持续对他进行抢救。”
很快120工作人员赶到车站
参与救援的吕厝值班班组和地铁公安民警们。厦门轨道集团供图
吕厝站区副站区长金超进行AED使用讲解。记者 朱海钰 摄
目前,厦门地铁已有1785名员工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取证率达到88.33%!
7月17-20日,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市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心联合轨道集团举办四期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将有300余名员工参加取证培训,实现一线员工全员100%取证。
学应急救护知识,多平安保障
为落实省委和省政府
“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要求
大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让更多的人敢救、能救、会救
现推出暑期公益名额快抢
只要您年满18周岁以上
身体健康
热心公益
都来参加吧
详细的报名方式附后
↓↓↓
为持续打造“救在身边”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关注急救、学会急救,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采取线上理论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利用“人人急救”APP进行线上理论教学与考试,线下设点开展实操培训与考核颁证。6月下旬,省培训中心的师资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活动呢?一起来看。
普及性讲座培训
6月20日,在汤门社区为群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来往群众积极参与,在省培训中心师资的指导下,运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的学习,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按压位置、按压深度、按压频率等实操细节,让每一位群众学习到专业、正确的应急救护知识。
6月21日,来到省供电服务福州工作部(泰山社区)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活动,红十字救护师资一对一指导,帮助大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确保每名培训人员都能真正掌握急救方法,达到学以致用效果。
6月25日,为福建鹭燕医药的60名学员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此次培训通过理论讲解与现场模拟,使大家对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认识。
6月27日,为鼓楼实验小学的50名师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活动,红十字救护师资通过PPT展示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预防溺水的知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6月28日,为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的100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授课老师结合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深入浅出地讲解应急救护知识,让大家明白学习应急救护技能的重要性。
红十字救护员培训
6月25日、28日、29日,受福建警察学院邀请开展红十字救护员获证培训,应急救护师资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救护技巧对心肺复苏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操作演练,经培训全员获证。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引起的,是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如新冠肺炎、SARS、结核病、艾滋病、流感等。
有特定的病原体
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感染后机体会发生特异性的反应
传染病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任何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或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土壤传播。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受社会因素(生活条件、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等)和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动植物等)的影响。
对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做好留验和医学观察。对动物传染源采取治疗、捕杀、焚烧、深埋等措施。
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杀灭病原体,如消毒和杀虫。
进行疫苗接种或药物预防,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如勤开窗、勤洗手、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戴口罩和手套,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能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促进青少年机能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骨骼、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能力,促进心血管、消化和代谢功能。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青少年智力的开发与提高,有助于情绪的调节与改善,有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能有效消除疲劳并辅助治疗身心疾病。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影响,有助于人际交往,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形成竞争意识,有助于学习和理解公民道德与行为规范。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学习也有积极作用,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的前提,学习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体育能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青少年思维敏捷,促进青少年大脑发育,提高学习效率。
提倡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时做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由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所完成的运动,即运动中消耗的氧气可以通过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加强得到及时补充而达到平衡,如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运动前应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为宜,天气太冷、太热时不宜做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锻炼。
每天下午3点至晚上9点为最适宜锻炼的时间。
运动后要重视恢复整理放松活动。
运动锻炼每周3~5次为宜。
月经期女生不要参加竞赛性体育运动,但可以适当进行轻微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散步等。
把握好运动强度,不宜进行大重量的力量锻炼和超大运动量锻炼。
出现发烧,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炎症、肝肾功能不良、痛经、外伤、过度劳累、高度紧张等情况时,应暂停体育运动。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2023年6月26日下午,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党课暨集体业务学习,中心全体党员及干部职工参加。
支部书记刘雅萍以“做大做强应急救护培训品牌,为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作出应有贡献”为题,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党课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共同熔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道力量为出发点,以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红十字形象三个方面为内容,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红十字会的职责使命结合起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研究谋划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作为、砥砺奋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推动我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后,支部书记刘雅萍就进一步做好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并组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集体业务学习,结合应急救护工作实际,按照既定职责履行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全力提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水平,打造红十字应急救护品牌,深化与各国家红十字组织之间的人道交流与合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为深度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深化与各国家红十字组织之间的人道交流与合作,6月27日,省培训中心受邀来到发展中国家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研修班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此次活动由商务部主办,学员分别来自阿富汗、柬埔寨、尼泊尔、莱索托、冈比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乌兹别克斯坦、南苏丹、委内瑞拉、南非等国家,共计54名学员参加了视频直播教学。省培训中心的师资精心准备了急救知识的视频、课件,以精准的数据、生动的案例、专业的讲解为学员们带来一场受益匪浅的讲座。
“在课程开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院前急救吗?”
“心源性猝死的前兆有哪些,该如何救护?”
师资向大家详细介绍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处置等知识,学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地与老师互动,通过三个小时的学习对应急救护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快速掌握了应急救护的基本技能方法,为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撑起保护伞。
6月27日,来自喀麦隆的两位国际友人彼得、玫瑰来到福建省红十字会咨询红十字救护员获证培训相关事宜,省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课程内容、学习渠道,并手把手地指导报名参加学习。28日,夫妻二人在一天内都完成学习,并自主通过线上理论考核,顺利进入线下的实操学习,行动力与学习能力又快又强。
教室中,师资为学员们讲解了心肺复苏、AED机使用、气道异物梗阻、创伤包扎等应急救护知识,并对学员分组进行了多次练习,确保学员们都能正确掌握急救技能。
彼得与玫瑰快速地适应了课程进度,并积极走上讲台与老师进行互动,赢得阵阵掌声。在实操练习中,不仅自己学会了,还帮助其他还不太熟练的同学练习。
在最后的考核中,二人表现优异,已经完全掌握了课程内容,无论是心肺复苏还是创伤包扎,都通过了老师的考核标准,最终成功获得了福建省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下一步,省培训中心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友好关系,大力普及应急救护和卫生健康知识,面向全世界广泛传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