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为了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省培训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灾害风险防范基本知识和灾害应对技能培训,2023年5-6月,共计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活动宣传8场次,其中包括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家庭,受益人数约3600人次。
5月8日上午,省培训中心在福州高级中学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别出心裁的互动游戏、别具一格的宣传内容、别开生面的公益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体验、参与和学习,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更多防灾减灾知识,受益人数500人。
5月13日,福建省红十字会与福州市红十字会在福州晋安湖公园、鹤林公园、牛岗山公园,联合举办2023年“红动福建·救在榕城”定向越野赛暨南丁格尔护理奖学基金颁奖活动。
这是一场以应急救护为主题的五人团队式定向徒步运动公益赛事,沿途设置20个普通打卡点、应急救护知识问答打卡点和应急救护互动必打卡点,让参赛选手在感受定向越野运动的同时,实地学习手臂创伤救护包扎、小腿骨折包扎、心肺复苏+AED操作、气道异物梗阻处置等急救知识,最终受益人数1200人。
5月20日上午受省应急厅邀请,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派出四名救护师资,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东大社区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宣讲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受益人数300人。
活动现场,救护师资们在台上现场教学,同台展示比拼包扎、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同时,台下还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现场演示操作等方式,面向群众普及心肺复苏、AED的使用方法。
5月20日,由福建省红十字会主办的红博云“益”起来——红动八闽·红十字系列活动在福州仓山欢乐颂商场举行。该项目旨在助力推动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在福建省公共场所普及和推广,加快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让“急救神器”为生命保驾护航。
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的专业师资为现场观众讲解并演示心肺复苏方法以及AED仪器操作方法。在救护培训老师的指导下,现场观众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救护模拟实践演练,在实践中深化救护技能认知,进一步掌握自救互救方法。
5月20日上午,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参加了由省委主题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主办的“习语润心田 福见千万家”省直机关主题教育“新思想进社区”活动。
活动现场进行的急救体验吸引了众多人的参与,师资们的现场讲解让大家认识到学习急救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纷纷表示要通过学习,提高急救能力,保障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安全。
5月27日上午,在福州花海公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宣传台前,不少市民驻足学习,与救护师资近距离沟通,了解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急救等知识,受益人数300人。
在现场有不少的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学习,提高孩子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师资用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手把手地向大家传授救护技能和操作要领。
6月9日下午,省培训中心参加了“习语润心田 福兴万千企”——省直机关主题教育“新思想进企业”活动,现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受益人数300人。
活动现场,省培训中心的应急救护师资为众多企业职工讲解应急救护的流程与技巧,提升企业安全防范能力及职工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反应、准确施救。
6月16日,“习语润心田福乡同心圆”——省直机关主题教育“新思想进乡村”活动在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举行,共200多人参加活动。省培训中心为大家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应急救护知识讲座,应急救护师资通过讲解真实的案例,让大家防范在先、警惕在前,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近日
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
中暑患者增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提醒:
出现先兆中暑、轻度中暑
一定要及时加以干预
否则症状将持续加重
如发展至热射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热射病即重度中暑,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70%至80%,但热射病通常不是突然发生的。”迟骋介绍,该患者在户外带娃活动回家后,曾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的症状。据了解,她并没有及时采取调适措施,继续处于没有开空调的闷热、西晒房间内,直至“叫不醒”才被家人发现、送医,此时为时已晚。
及时干预
大部分中暑不会发展到热射病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中度中暑与重度中暑4个阶段。“先兆中暑与程度最严重的热射病之间,尚有一个进展过程。如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大部分中暑患者是不会发展到热射病的。”
6月17日是周末,户外活动的人多起来。当天8时至18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共接诊10名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患者。
迟骋介绍,先兆中暑的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此后体温升高、出现发热,但没有意识转变,则进入了轻度中暑阶段。如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摄氏度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则进入了中、重度中暑的阶段。最严重的中暑即热射病,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
如发生先兆中暑、轻度中暑,该如何处理呢?迟骋说,一旦发生中暑,要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扣,并通过擦拭、冰敷等帮助患者降低体温。降低室内温度的同时,要给患者补充体液,推荐补充淡盐水等含有盐分的液体,补充中暑导致的体液和电解质丢失。“简言之:物理降温、降低室温、补水,就可能逆转或终止患者的中暑进程。”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呢?迟骋说,如果患者出现了体温升高、肢体抽搐或嗜睡、认知障碍等意识改变,就要及时送医救治了。
高温天气
专家提示一定要注意休息
盛夏到了,迟骋提醒说:高温、高湿环境工作或学习者,一定要注意休息。“最好每30分钟左右就到阴凉通风处休息5到10分钟。及时补充水分,绿豆汤、凉茶等都是推荐的防暑降温饮品。”
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最炎热的午后时段,“17日接诊的患者,大多是户外活动后出现中暑症状的。”迟骋建议,可选择一天中较凉爽的清晨或傍晚户外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不穿深色衣服,以防积热导致体温升高。
同时,要重视先兆中暑症状,一旦出现头晕、乏力、大汗、口渴等,要及时调整纠正。夏季饮食要尽量清淡,“辛辣刺激食物、抽烟饮酒等习惯容易加重湿热体质。湿热体质者更易中暑。”
为持续打造“救在身边”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关注急救、学会急救,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采取线上理论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利用“人人急救”APP进行线上理论教学与考试,线下设点开展实操培训与考核颁证。6月中上旬,省培训中心的师资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活动呢?一起来看。
6月5日,受邀为福建船政学院的35名校红会骨干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活动,师资们对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模拟人示范了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步骤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方法。
6月7日,受邀前来福州市象园小学,开展防溺水专题讲座,现场120余名学生互动教学,校方同步录制课程,届时将面向全校所有班级播放普及。
6月13日,在福州大学开展世界献血日宣传活动,现场近百人积极参与。省培训中心通过在现场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应急救护知识宣传资料,向大家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师资们还现场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正确示范,同学们热情高涨,用心听、认真记、努力学,展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求知精神。在随后进行的实操练习中,逐渐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方法。
6月15日,为未成年戒毒所的干部职工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活动,在课程中,师资们围绕常见的意外伤害为大家普及应急救护。课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了面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护能力,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在突发事件面前及时采取正确措施,为他人以及自身争取一份生的希望。
6月16日,“习语润心田福乡同心圆”——省直机关主题教育“新思想进乡村”活动在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举行,共200多人参加活动。省培训中心为大家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应急救护知识讲座,应急救护师资通过讲解真实的案例,让大家防范在先、警惕在前,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6月16日,在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开展世界献血日宣传活动,省培训中心在活动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宣传展示和咨询互动,同学们参与热情很高、学习兴趣浓厚、互动积极主动,大家纷纷表示收获很大,不但学到了科学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而且增强了应急救护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6月18日,在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一场世界献血日宣传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师资们结合人体模型,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正确示范,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项“救命技能”。
6月18日,在福建船政学院组织开展了世界献血日宣传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提升群众对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率,增强群众满意度,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6月1日,在福建警察学院为警务干部开展第五期红十字救护员获证培训,师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等急救知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参训人员利用所学救护理论知识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人体模型进行现场模拟。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实用,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在实际警务活动中处置意外事故伤害的能力。
6月2日,在福建银保监局开展2期的获证培训,本次培训采用理论讲解、实操训练和学员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对红十字知识、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知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经培训全员获证。
6月3日、4日,在福州大学,为140余名学生开展第5—8期的培训,学员亲身实践心肺复苏的操作,老师进行指导并耐心纠正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经培训全员获证。
6月4日,为福建江夏学院的师生开展获证培训,师资运用课件讲解应急救护基础知识,并通过现场模拟示范,引导学员反复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气道异物梗阻、意外伤害现场救治等救护知识和技巧。经培训学员通过考核成功获证。
6月7—8日,为福建警察学院的司晋督班一区队、司晋督班二区队、实战班开展红十字救护员获证培训,老师以情景体验的方式,传授了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气道异物梗阻等急救技能,并利用人体模型,分组对参训人员手把手实操指导,纠正不规范手法。经培训全员获证。
6月10日,为福建农林大学的师生开展4期的获证培训。师资通过理论讲述、现场演示、模拟训练等形式进行培训,并在实操中提出急救过程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在场人员踊跃参与,紧紧跟随老师讲解,通过现场操作、互动的方式进行练习,很快掌握了急救要领。
6月17日,来到福建生物工程学院开展第11期、12期的培训,理论课上,救护师资用真实又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辅助,引导大家对应急救护的深入认识,在实操课上鼓励大家踊跃参与实操练习,全程沉浸其中,大家互为搭档,互相促进学习。经过培训,全体学员掌握了应急救护相关知识,学习了技能,顺利通过考核。
6月18日,为福建警察学院的警务干部开展第9期、10期的获证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师资以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点详细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原理及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公安民警现场急救及应急防护的能力,强化了民警的急救和自我保护意识,为突发紧急伤害的现场救援和紧急救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月18日,为福州理工学院的师生开展获证培训,此次培训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能够帮助大家在第一时间内应对发生在学校、家庭或公共场所的突发状况,为挽救病人生命争取时间和机会,经培训全员获证。
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为“汇聚青春正能量 无偿献血传爱心”。为动员大家关注、支持无偿献血工作,学好并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关心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省培训中心组织世界献血日系列宣传活动,在各大高校中开展应急救护科普宣传体验。
周密安排 分工协作
为了保证宣传活动顺利进行,省培训中心提前进行周密安排,策划具体活动方案,并与福州大学、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院校等高校密切协作。
在各个宣传活动现场,忙碌的“红马甲”格外亮眼,志愿者们发放了无偿献血宣传单,重点讲解了无偿献血政策及献血知识,让大家更加了解献血的相关事项。许多学生路过见状纷纷参与其中,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他们有序地按照填表、体检、验血等程序,等候献血。
学习应急救护技能 除了无偿献血宣传之外,现场多项宣传活动同时开展,省培训中心的应急救护师资为现场的学生们科普应急救护知识,发放应急救护宣传册,他们生动、细致地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以及气道异物梗阻等现场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大家对应急救护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为更好地掌握技术要点和操作手法,现场对心肺复苏进行了示范演示,大家积极参与实操演练,全神贯注地学习,没有懈怠任何一个操作细节。在美丽的校园之中,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文明和谐之风和无偿献血之爱。 普及急救 关爱生命 献血传大爱,急救护未来。本次活动通过互动、现场演示的方式,关爱生命、普及急救、促进健康,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体验、参与,现场学生纷纷表示,学习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应急救护意识和能力,也增强了面对危险主动施救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