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身边的福建探索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14 09:59

红十字救护员,生命危急时刻的守护者。

 

202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公共场所配置AED+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定下一年内培训红十字救护员20万人次的目标。而这一数字,超过了全省前三年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人数之和。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普及急救知识,完善急救体系,重任在肩,福建上下求索。

 

【现场】救!在专业救援力量抵达之前

 

1-1.jpg

2022714日,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走进三明宁化开展应急救护宣传

2022925日上午8点半,福州市民吴晨在车厢内晕倒的时候,列车正疾驰在福州地铁1号线屏山—树兜区间。猝不及防的人们发出一阵骚动,马上腾出一块空间。有乘客赶紧向巡逻民警求助。

 

正在巡逻的福州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民警杨振宝闻讯赶来。见此情景,他一边疏散乘客一边迅速通知树兜站工作人员:“请广播寻找医务工作者,取来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说话间,列车到站。吴晨被合力抬出车厢,放在站台的地上。

 

站台上,乘客王晓婷正在候车。她见很多地铁工作人员往一个方向冲,本能地也往那边走。看见躺在地上的吴晨,她毫不犹豫地出手:“我是医学生,我会急救!”

 

就这样,王晓婷负责胸外按压,杨振宝和一名热心男乘客负责做人工呼吸展开急救。很快,AED也送到了。地铁站工作人员根据指示迅速贴好电极片,启动AED

 

十几分钟后,吴晨恢复了心跳和呼吸,被护送上急救车,当日下午便脱离生命危险。

 

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在吴晨性命攸关的危险时刻,是掌握急救技能的乘客与民警第一时间联手相帮,加上“救命神器”AED的助力,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回顾当时发生的一切,王晓婷和杨振宝均表示庆幸又荣幸。他们两人都是2022年“公共场所配置AED+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所培训的红十字救护员。“心肺复苏是医学生的基本技能,不仅是毕业时的必考项目,也是求学、实习期间不断强化的重要技能。我们学它就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救人。”王晓婷说。“群众有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去救援是我们警察的天职。但正因为掌握了一定的急救知识,我才得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冷静快速做出正确反应。”杨振宝说。

 

这也是省红十字会投放的AED在公共交通场合首次成功施救。20225月,24AED在福州地铁24座车站上线。借此机会,福州地铁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了应急救护培训。

 

心肺复苏是重要的急救技能,但急救技能远不止心肺复苏一项。2022916日,G1651次列车刚从三明北站出发,车上工作人员便发现一名旅客脸色苍白、说不出话。列车长林聿涵闻讯赶到后询问:“你怎么了?肚子疼吗?还是嗓子不舒服?”但这位旅客只是用力喘息,发出断续气声。

 

“气道异物梗阻,赶紧抢救!”林聿涵依据经验当下判断。她果断绕到这位旅客身后,用“腹部冲击法”进行施救,仅仅18秒,该旅客吐出噎住的馒头块,顿时化险为夷。

 

“真的很感谢这位列车长!当时真的感觉就要窒息了!”这位旅客连连致谢。但林聿涵欣慰之余又有些后怕:“我是红十字救护员,有责任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用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正确地救助。可是,若我来迟一步,也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如果身边有更多的人也掌握急救知识,当意外来临时,就能更加及时伸出援手,降低伤害程度了。”

 

在专业救援力量抵达之前,让更多的人能够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这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应有之义。“十三五”时期,我省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26万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190万人次。这一数字很快将实现翻番。2021年,福建省九部门联手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2022年,省委、省政府把“公共场所配置AED+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省红十字会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十四五”公共场所配置AED+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应急救护,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大众。

 

【观察】挑战 20万人次”

 

1-2.jpg

2022821日,开展“人人学急救 童心护未来”少年急救官体验活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的既定目标,2022年内我省要培训救护员20万人次。

 

这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数字。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三年之间我省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7.64万人,而2022年一年的培训数量就超过之前三年总和。

 

目标如何实现?

 

“一站式”学急救高效好玩

 

202271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博爱青春小红君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福建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社会实践活动。

 

这是一个集文化传播、生命教育、安全体验、救护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救护培训基地,也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建设的省级基地之一。基地占地面积400平方米,设有红十字文化传播区、逃生避险体验区、应急救护实训区三大区域,以及红十字文化长廊,模拟驾驶、公交车逃生、烟雾逃生、绳结体验、家庭安全、厨房防火、地震自救、水上救生、应急救护等18个体验模块,常年接受预约,免费对外开放,进行公益性培训。

 

在基地里,队员们佩戴VR设备身临其境感受地震现场,走进倾斜小屋体验地震造成的失衡感,现场进行逃生训练,学习逃生技巧。他们还通过模拟拨打报警电话,模拟灭火、烟雾逃生,学习各类绳结训练和消防知识,并体验了水上急救技能,学习防溺水自救与互救知识。

1-3.jpg

福建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不仅如此,当天在省红十字讲解员的指导下,队员们运用现场的心肺复苏仿真模拟训练系统,进行应急救护的实操训练,进一步巩固了自身急救技能。

 

“这个基地太棒了!”领队老师表示,金山学院共有红十字在册会员4368人、省级救护员63人,学院连续十四年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师生救护技能培训,每年举办一次救护知识与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方式加强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教育工作,“有了这个基地,今后我们就能通过互动体验和‘场景式+情景式’培训的方式‘一站式’地学习和巩固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了”。

 

这并非我省唯一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据悉,目前,我省共建成14个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动各地依托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红十字博爱驿站等实体平台,开展救护基地建设或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化建设。20228月,福建师范大学等6所学校成功通过认证,成为我省当年首批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机构,也使全省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机构的数量上升至17个。

 

不仅如此,目前,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已在福建省内重大赛事实现全覆盖,全省80%地市已建成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生命安全体验馆)。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9·8”国际贸易洽谈会、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现场,都能看见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的活跃身影。

 

“我们希望有更多群众对应急救护知识产生兴趣。”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主任刘雅萍表示,“这几年,我省除了搭建多层次的实体平台,还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融入各种赛事活动宣传、普及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运用‘互联网+应急救护培训’模式推广应用‘人人急救’网上培训平台,运用‘两微一端’开展网上理论学习、网下实操,宣传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

 

精准施策推进急救培训的“最后一米”

 

“先生、先生你怎么了,请睁开眼睛看看我!患者无意识无呼吸……”“01020304……我现在要实行心肺复苏,麻烦这位先生帮忙拨打120,麻烦这位女士帮忙取AED设备!”2022125日下午3时许,福建省直机关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现场,参赛选手何梅鸿冷静、果断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从80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拿下个人第一名。

 

包括何梅鸿在内,当天,来自各个省直机关单位的40支红十字救护员代表队参加比赛,比拼成人心肺复苏操作及AED使用项目。

 

此前一周的1129日,来自全省各地的23支高校代表队、115名队员汇聚榕城,参加省部属高校教职员工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对心肺复苏、AED使用、止血、包扎、固定等内容进行实操演练。

 

这样的比赛,2022年以来共举办了8场,吸引了学校、机关等单位的参赛队伍和选手积极参与,选手当中,绝大多数人来自一线。

 

1-4.jpg

20221129日,福建省省(部)属高校教职员工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选手进行包扎比赛


应急救护的重点培训是一线人员,但并非所有的一线人员都必须精通所有的应急救护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制定的课程内容各有侧重—针对公安、应急、交通、旅游、电力、物业等领域从业人员,以心肺复苏、创伤救护为核心内容,进行救护员培训;针对社区、群众,则以火灾、溺水等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为主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针对在校学生、红十字青少年,主要以传播红十字精神,培养应急救护意识和理念为主,开展心肺复苏、常见意外伤害事件普及培训。

 

如此精准培训之下,2022年以来,我省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人员的范围越拓越宽,省教育厅、省交通厅等单位已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指标、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内容、重大赛事服务保障体系、职工技能竞赛内容。

 

培训提质增量,还有一个关键环节要打通,那便是将应急救护知识从“最后一公里”推至“最后一米”。

 

“在家门口就能学急救知识,真是方便!”近日,家住厦门市湖里区翔鹭社区的王欣悦参加了在社区举办的“小手拉大手,一起学急救”等主题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在培训现场,她和其他社区居民逐一进行了实战演练,学习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王欣悦所言的便利,正是我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目标。2022年以来,省红十字会加大力度推广“阵地+救护员”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为居民小区培训救护员,把培训资源和力量下沉到社区睦邻点,向睦邻点延伸。培训活动所到之处,皆受到群众欢迎。

 

资源力量的下沉,营造出更浓的“人人关心应急救护、人人懂得应急救护、人人参与应急救护”氛围,也提高培训的民本性。

 

在福州市永泰县工作的于麦国,就是通过红十字博爱驿站的应急救护培训以及考试,拿到救护员证书。“印象中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班很少接待像我这样的‘散客’,但现在有了博爱驿站,即使只有两个人想学习急救知识,他们的师资也能实现现场教学。”于麦国称赞道。

 

目前,我省各地共有83个红十字博爱驿站,这些博爱家园将以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作为重要服务内容,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据悉,全省各级红十字会还将利用已有的“人人急救”APP平台,探索在线远程应急救护课程师资研讨与学习,解决师资分布较散、不易集中研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培训方案“特色套餐”,积极探索“菜单式、分段型、积分制”培训方式。

 

数字赋能,培训质量稳当当

 

如何统一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如何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认证,如何加强培训机构管理,曾是困扰红十字急救培训的三个难题。此次面对20万人次这个庞大数字,如何破题?

 

202257日,省红十字会“红博云”智慧应用平台启用。该应用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是红十字会综合业务一体化管理平台。平台上包含有募捐管理、志愿服务、应急救护等应用场景,实现公益捐赠公开透明、志愿服务科学高效、应急救护快速便捷。

 

在这个平台上,工作人员可以跟进全省培训班次,设定开班人数,指定培训师资,明确培训责任单位和责任师资,做到“一证一码”,可对培训进行追踪溯源。平台上的急救课程,全部采用标准化设置,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考核标准和统一的发证管理。

 

急救培训,因信息化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21227日,由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起草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规范》正式发布。

 

这是全国首个省级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地方标准。它对红十字应急救护的培训类型、培训机构、救护培训师资、设施设备及教具、培训流程、质量评价与改进等内容作出详细规定。

 

急救培训,因有了行业标准而普及更容易。

 

近年来,我省在发证管理上,建立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逐步形成以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为主导,各地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全省应急救护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在师资管理上,严格落实师资注册管理、师资教学跟踪和师资分级管理制度,突出加强师资继续教育与评审考核,建立师资晋级选拔体系,加快组建省级核心师资库和师资志愿服务队;在质量管控上,加强对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技术指导、质量管理、保障服务的力度,确保培训高质量。

 

此外,省红十字会还加强对应急救护工作统筹谋划、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建立政府委托、社会捐赠、行业合作公益培训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

 

“福建已经建立起省红十字会主管、各级红十字会分级管理、省级现场救护培训中心主导、各地救护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全省系统救护培训工作网络体系。”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洪月榕介绍道,通过全省系统培训与管理一体化、培训数据可视化、教学课程模块化的“三位一体”全网络一站式培训管理,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培训服务标准化。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