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泳池消暑。
警惕!全国已发生几起儿童在游泳馆游泳后感染腺病毒的案例!已有上百人出现高烧、咳嗽等症状。昨日,“福州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紧急提醒。
近日福州连江县多名家长反映称孩子在连江县五大中心斯麦尔游泳馆游泳后,出现连日高烧、身体不适的情况。
同时有孩子相继被检测出腺病毒阳性。
记者获悉,连江县疾控中心接到县医院反映,有孩子在同一游泳馆游泳后相继出现发烧等症状,疾控中心人员迅速赶往医院开展流调,将采样往福州市疾控中心送检。由于家长们怀疑游泳馆的水质有问题,连江县卫生健康局已介入调查,7月25日,连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已要求该涉事游泳馆立即停止营业。
四川两地多名儿童在游泳馆游泳后高烧
· 乐山
7月24日晚,沙湾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接到反映,有学员在沙湾区星跃动游泳馆游泳后出现发烧等症状。相关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开展详细调查,对该游泳馆147名学员进行全面排查,现场将水质采样送检,责令该游泳馆立即停业接受调查。
截至7月25日21:00,有2名患者检测出腺病毒阳性,病情稳定,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由腺病毒引起的疾病。
截至7月25日,据游泳馆学员家长自发登记统计,出现发高烧和咳嗽等相似症状的孩子至少有上百人,最早的可追溯到7月上旬和中旬。
不少家长称,在此之前就有一些学员因为发烧等症状请假,但游泳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也没有及时通报学员家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学员被传染。
· 什邡
同在7月,什邡市有家长反映数名儿童在当地一游泳馆游泳后,相继出现发烧等症状。
7月22日,“什邡发布”通报称:①该游泳馆样本尿素和细菌总数两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已对该游泳馆进行立案查处。②截至通报,在发烧的儿童中,有21名检测出了腺病毒阳性,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由腺病毒引起的疾病。
“我相信换成是别人,肯定也会出手相救的,更何况我不仅是一名人民教师、退役军人,也是一名红十字救护员。”不久前,来自平和县安厚中学的黄金垣用他半年前才学到的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及时施救,将一名溺水男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有孩子溺水了,快来救人啊。”7月22日16时许,正带着孩子在平和县霞寨镇一村民戏水消暑泳池游泳的黄金垣,突然听到一阵呼救声,他赶紧小跑过去。
当推开围观的人群,黄金垣看到小孩面色苍白,孩子爷爷已经懵了,村民正在为孩子进行控水处理。“我是红十字急救员我来!你们快点打120!”黄金垣简单评估了男孩此刻的情况:眼睛泛白、嘴巴手脚都发黑、呼吸心跳停止、……于是,他立即将小孩摆放为心肺复苏体位,自己则直接跪在硬邦邦的石板上,检查清理男孩口腔异物后,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5次,然后持续进行30:2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15分钟过去,男孩还是没什么动静。黄金垣心中开始打起退堂鼓,脑海中闪现出应急救护培训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停止心肺复苏条件情形,忍着腰间盘突出和长时间按压带来的酸痛,一直继续进行着30:2的心肺复苏。不一会儿,孩子的口鼻有水溢了出来,并渐渐出现叹气样呼吸。黄金垣知道,有希望了!大约又过了几分钟,男孩开始出现呕吐。此时,黄金垣最担心是吐出来的水又返呛回肺内,他赶紧把孩子头部侧向一边,让孩子把水吐干净,并清理孩子口腔。
终于,大量的水吐出来后,男孩“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随之恢复了心跳和呼吸,黄金垣这才停止了按压。此时,专业的救护医生也赶到了现场,为孩子带上氧气。这下,大家紧揪着的心终于落下。黄金垣看着孩子转危为安,确定其情况稳定后,他才默默地离开,这暖心的一幕也赢得了周围群众的纷纷点赞。
据了解,今年30岁的黄金垣今年年初曾参加平和县红十字会“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员培训。“这个心肺复苏是我在红十字会培训的时候学的,当时只想学点急救知识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当天救护溺水男童是黄金垣他第一次参与溺水急救,“那一天看到小孩溺水,就本能的想去救,其实心里也没底,就只想着一定要尽全力救他。”黄金垣心中很是感慨,“希望大家都能学习掌握这门能救命的技能,当意外事件不幸发生时,大家都能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所带来的伤害。”
溺水急救:
每年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入夏以来,因天气炎热,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多起溺亡事故。当天,黄金垣第一时间为溺水者实施心肺复苏,为抢救成功赢得了宝贵时机。那么,溺水急救要避开哪些误区,现场该如何有效开展急救呢?
专家表示,溺水的过程很快,一般4至6分钟后就可因呼吸、心搏停止而死亡,需争分夺秒迅速积极抢救。因此,溺水急救须争分夺秒,从临床经验来看,5分钟内进行及时有效救治,溺水者生还率高达50%以上;6分钟后,死亡率直线上升;10分钟以上,脑死亡概率达到100%。溺水者能否存活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溺水者是否可以迅速离开水面、溺水者是否得到了适当的复苏救援。因此,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溺水者的关键措施,抢救溺水者的心肺复苏操作应按照A-B-C(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的顺序进行。
A:打开气道
把溺水者救上岸后,应迅速清理口鼻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溺水者无颈椎损伤时,可采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施救者跪于溺水者一侧,将一只手放在溺水者前额,用手掌小鱼际(小手指侧掌缘)用力向下压额头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下颏处,使下颌骨向上抬起。注意:切勿按压颈部或下颏下面的柔软部分,避免造成气道堵塞。
B:人工呼吸
对于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2-5次人工呼吸,然后开始以30:2的按压/吹气比例实施心肺复苏,如有两名施救者,以15:2的按压/吹气比例实施心肺复苏。
C: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是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按压方法:施救者一手掌根紧贴在溺水者胸壁,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轴,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按压与放松比大致相等。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原状。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特别要提醒的是,水不会成为阻塞呼吸道的物体,抢救时没必要控水。控水操作可能使溺水者胃内容物流出堵塞呼吸道,也会延误心跳停止患者开始心肺复苏的最佳时机。
今年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恢复国际红十字运动合法席位70周年。近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就此向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发送了贺信。
1952年7月26日至8月7日,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出席,会议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组织中第一个恢复合法席位的团体。
2022年6月19日至21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第23届全体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国际联合会在19日大会期间公布其最高荣誉——亨利戴维逊奖获奖名单,中国红十字会首次荣获该项殊荣。
6月下旬以来,全省高温日数达1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4天,经历了3次高温过程,其中7月8~17日过程持续时间长(10天)、高温范围广(49个县市城区日最高气温超过37℃)、局地高温强(7月11日福安日最高气温达40.3℃)。未来十天我省仍将有持续高温天气。
当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时,如果出现多汗、口渴、乏力、眼花、恶心、头痛、头晕等症状时,就要警惕中暑的发生。
如果处理不及时,中暑逐渐加重,将会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疲乏、心悸、大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严重者可能昏迷甚至致命。
炎热夏季,大家一定要谨防中暑,尽早识别,保护健康。
暑假来临,溺水事件易发多发,如何预防溺水?这份防溺水安全知识请查收,赶快一起来看。
美好的暑期生活已经开启,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进入“自由模式”,然而暑假是青少年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许多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不少家长颇为挂心。
近日,省直机关工委举办“红领巾心向党”省直机关职工子女暑托班,为了让孩子们在遇到危险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省红十字会为暑托班配送了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参观学习
7月20日上午,省直机关职工子女暑托班的孩子们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研学活动,近30名学生走进了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在培训基地,红十字会的老师们耐心为同学们讲解红十字的文化与发展历史,并带领大家相继参观了地震体验区、消防逃生体验区、交通安全体验区、家庭安全体验区、水上安全体验区,以及应急救护综合教学区等多个模块。
这些安全体验区综合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让场景更加逼真。在现场,孩子们对科技模拟设备和VR体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戴上设备,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中,感受危险来临的场景,从而了解避险知识。
成为“小小救护员”
当天下午,省红十字会的讲师们精心准备了急救知识视频课件进入鼓楼实验小学,从预防中暑、气道梗阻、心肺复苏等方面入手,对应急救护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并采用人体模型设备进行现场演示。
“被异物卡住气道的人会有什么表现?”
“该如何判断心搏骤停?”
“为成人与儿童进行心肺复苏有什么区别呢?”
……
孩子们听得认真,学得仔细,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方法。
相信通过这次的培训,“小小救护员们”能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守护他人的生命。
据悉,本次暑托班共举办三期,每期开设三个班,这是红十字会参与的第二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接下来还将继续进行第三期的授课。关于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省红十字会有着专业的团队与师资,旨在普及推广安全知识,践行人道使命,若有相关合作意向请与我们联系。
咨询电话:0591-88563506
近日,“热射病”一词在微博热搜刷屏。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救治不及时的话死亡率高达60%。
老汉高温下干活,昏迷5天后才醒来
近日,65岁的老张被热出了致命热射病,至今还在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热射病对大脑造成了伤害,到现在他的意识还未彻底恢复。
6月24日,在仓山区一处装修工地,工友们突然发现老张倒在地上神志不清,身上摸上去滚烫,赶紧将人送到市二医院发热门诊,继而转入急诊科抢救。
在急诊科,老张体温最高时候达到42℃,呈昏迷休克状态
医生考虑其为热射病,赶紧予以降温补液,辅助呼吸,但两天后,老张依然昏迷不醒,转入ICU继续抢救。
“到ICU时,我们发现他多脏器衰竭,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赶紧给他上了血液净化(人工肾),降温、脑保护等多器官生命支持手段。”福州市二医院ICU副主任医师刘才俊介绍。
3天后,老张终于醒来,拔除了气管插管,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但仍存在谵妄(说胡话)症状,医生表示会慢慢恢复。
目前,老张已经转到呼吸科继续接受治疗,仍未出院。
除了福建以外,目前已有浙江、四川、江苏、河南等地也出现了热射病病例,甚至已有2人因热射病死亡。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热射病?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中暑根据症状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重症中暑可分为三型:
热痉挛:多发生于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而大量出汗的青壮年,突发肌肉痉挛并伴有收缩痛,以四肢及腹部肌肉为多见,患者神志清,一般体温正常。
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主要症状为面色苍白、头痛、恶心、呕吐、心慌、皮肤湿冷、神志模糊。
热射病:表现为高热、无汗、呼吸浅快、躁动不安,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体温在40℃~42℃以上。
如果发生热射病应如何救助?
1.将患者移到阴凉地方。
2.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凉水里;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监测患者的体温,坚持努力帮助患者降温直到体温降到38℃。
4.如果急救人员未能及时赶到,请继续拨打120、110等寻求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5.不要给患者喝水。
6.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有时,患者会抽搐,不要在其嘴里放任何东西,如果发生呕吐,请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在烈日的助力之下,福建的小伙伴“烤验”不断,走在户外仿佛已经成为了“行走的烤肉”。
预计,这种炎热高温天气可持续到20日
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容易诱发中暑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注意多补充水分,饮食清淡,继续做好防晒和防暑降温工作!
天一热,人们常常觉得没有胃口,大家都开始“贪凉”。但要注意了,近日在福州,有人因为运动后猛喝冰饮料,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福州19岁的男孩小辉(化名)今年高考结束后,坚持每天打篮球,流一身汗后喝一瓶冰饮料。近日,小辉依旧在打完篮球后拿起一瓶冰饮料一口气猛喝了个底朝天。
喝完不到五分钟,小辉开始感觉到胸闷,紧接着就是一阵阵胸痛,休息了一会儿不见起色,反而越来越严重。同行的球友见状,赶紧拨打急救电话,被送往医院抢救。
小辉被确诊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很可惜,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为什么一瓶冰饮料下肚后,就突发急性心梗呢?众所周知,寒冷的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
而正常情况下,夏天心梗的发作率会明显下降。重点来了,如果是一些非常不正确的操作,比如喝大量的冷饮,也就会增加突发心梗的概率。
夏季有哪些习惯会诱发心梗呢?
夏天如果实在想喝冰饮料要注意什么?
什么情况下不能喝冰饮料?
高温天气来了,怎么办?
在“烧烤天”里,需注意遮阳防晒,外出一定要注意带上遮阳伞或遮阳帽,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考虑穿透气性好的长袖衬衫,避免晒伤,“桑拿天”需更注意补水和通风,避免中暑。
2022年初,省委和省政府通过省政府的门户网站公开向社会和广大网友征求“2022年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意见建议。经研究,“在公共场所设置20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培训红十字救护员全省20万人”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由省卫健委、省红十字会联合实施。为抓好落实工作,省卫健委、省红十字会联合有关省直单位下发《“十四五”公共场所配置AED+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项目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按人口比例分配任务。
项目自执行以来,得到社会各单位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截止7月5日,省本级培训已突破1万人次,其中包括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居民等,此外,该项目不仅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广大民众开通了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网上学习功能,还为6千多名进行线下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等实操技能培训,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结合重大节日、主题宣传、生命教育大讲堂、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性讲座和体验培训。
普及性体验培训
6月10日下午,福建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的17名职工走进现场救护培训基地,参观并学习了红十字运动文化、夏季防溺水和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等知识,大家纷纷表示这些知识就像是一场急时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7月初,来自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60名党员职工走进现场救护培训基地进行了两场的党日打卡体验活动。通过中心老师们的介绍,大家科学地掌握地震安全、消防安全、水上安全等防范急救知识。
红十字救护员培训
6月25日,在省中华职教社会议室,为37名来自新阶联的已完成应急救护线上理论学习与考核的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红十字救护员证获证培训,经培训与考核全员获证。
6月29日,在致光1-109教室,现场救护培训中心老师们为福建师范大学(化工)35名学生,开展一期红十字救护员获证培训。
6月22日,在省红十字人道服务中心,为微信公众号报名的108名学员开展三期线下红十字救护员获证培训班,经培训与考核全员获证。
[详情]
7月12日下午,历时6天的“福建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初训)”第5、6期在福州圆满结束,近70名学员顺利完成了为期六天的各项既定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建设、推动我省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福建省红十字会具有优质的培训资源和丰富的培训经验,根据本轮培训量身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突发事件救护等知识,并采取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学员互动、理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现场可以看到,即便夏日炎炎,学员们依旧克服高温困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遵守学习纪律和作息时间,按照培训班安排自觉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全身心地参与到每个环节当中。在闭学式上,学员们表示非常珍惜此次学习机会,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大家通过集体投票的方式评选出6名优秀学员,为此次培训画下完美句号。
结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学习的开始,愿所有的学员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后学以致用,用知识去指导实践,共同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守护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