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8时20分左右,南平市高铁站一位二十多岁乘车女孩身体不适突然倒地,全身抽搐。附近准备乘车的光泽县妇幼保健院的两位工作人员、红十字救护员张仙凤、曾毓微看到情况危急,立即展开施救。患者呼之不应,失去意识,神志不清,检查无颈动脉搏动,未触及脉搏,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就地实施心肺复苏,同时请客运站工作人员取来AED,拨打120。
红十字救护员对患者轮流进行多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经过第一时间紧急救护,最终患者脉搏和心跳慢慢恢复。随后,两位红十字救护员将患者交给120救护医生,送至医院进一步救治,她们俩才放心地踏上旅途。
平凡的一天,两位光泽县红十字救护员成功救治患病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红十字救护员保护群众生命健康的人道主义情怀。
两位救人的同志于2022年7月参加了光泽县为民办实事救护员培训,并取得了救护员证,于2024年参加了救护员复训。
为不断提升全省公安干警面对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和民辅警的生命安全,进一步营造“人人懂急救、人人会急救”的良好氛围,8月28日下午,省公安厅的干部职工来到福建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沉浸式学习急救知识。
救护师资带领大家逐一观摩了基地各功能区,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典型急救案例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消防安全、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急救知识,并分步进行示范,切实提升了大家的应急意识和救护能力。
为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现场的参观人员模拟突发事件,在模拟人教具上积极开展实操练习,加深了学习印象。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内容丰富,贴合实际,在增强工作岗位上防范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同时,也更好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新要求。
持续的胸外按压需要消耗大量体力,为了能及时让患者脱离危险,商永伟医生一直坚持拼尽全力施救,丝毫不敢放松,他一边做胸外按压、做人工呼吸,一边观察病人的变化,争分夺秒抢救该男子。在医生施救的同时,也有其他市民参与进来,协助疏散人群,保持周边空气流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经过几分钟的持续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患者发出了呻吟声,周围人员这才松了一口气。最终,经紧急施救,该男子恢复了心跳,逐渐有了意识。此时,120急救人员也赶到现场。 看到患者脱离危险之后,商永伟医生才离开现场回到医院,他并没有把救人的事儿放在心上,马上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天下午,记者见到商永伟医生时,他刚刚完成了一台手术。 高温下进行户外运动时 排汗速度加快 稍微不注意就会引起身体不适 我们该如何预防危险发生呢 运动风险如何预防? 运动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并不是就不推荐大家适当运动了。需要结合有无基础病史、有无充分热身、是否长期不运动而突然剧烈运动、运动前有无身体不适等情况而衡量,那么运动风险该如何预防呢? 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参加能力范围内的运动。运动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后要做放松活动。切勿突然参加剧烈活动,也不能突然中止运动,应以运动时即刻心率高于平时心率的70%为宜。 此外,餐后不要立即运动,避免因肠胃需要血液而致使心脏和肌肉缺血。也不要空腹运动,避免低血糖发生。 避免在不洁空气的环境中运动,并要注意冷暖,及时调整穿衣。 在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是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 运动中出现不适必须停止运动,不要勉强坚持,根据情况要及时就医。 现场急救措施: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当发现他人在运动中突然晕厥时,迅速而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急救步骤: 立即停止运动:将患者移至安全地带,避免进一步伤害。 检查呼吸与脉搏:轻轻拍打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CPR)。 启动紧急医疗救援: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样呼吸,应立即开始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避免过度搬动:除非必要,否则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
夏秋时节,蚊虫凶猛
发现小虫,屏气凝神,抬起手,啪!
相信你我都曾这样做过
然而,杭州一男子却差点毁了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日,杭州一男子睡梦中感觉被蚊虫叮咬,迷迷糊糊中随手一拍。结果第二天早上,该男子就发现自己脖子后面出现了大片水泡和类似烧伤的创口,又疼又痒、灼热难耐,立即前往医院诊疗,医生诊断为,他被隐翅虫所伤。
隐翅虫是什么?为何这么大攻击性?该如何识别和预防隐翅虫带来的伤害呢?
隐翅虫是一种细长、体小的鞘翅目隐翅虫科昆虫,因常态下翅膀不可见而得名,故称之为“隐翅虫”。
绝大多数隐翅虫生活在地表栖息于落叶之间,白天在潮湿的菜地、草地阴暗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每年春夏繁殖较快,寿命可达6个月左右。也就是说从初夏到末秋均可见隐翅虫的身影。
隐翅虫本身并不会蜇人,但是其体内含有大量毒素,且毒液的pH值约为1至2之间。要知道,浓硫酸的pH值通常在0至2之间,也就是说,隐翅虫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飞行浓硫酸罐”。
一旦皮肤接触到隐翅虫体内的毒素后,通常会出现疼痛、灼痒、片状水肿、红斑、脓包等症状,并且随着毒液在皮肤表面的流动、溅射,创伤面还可能呈现条索状、斑片状、点状或混合状,并引起隐翅虫皮炎。
处理不当轻则留疤、毁容,重则会导致皮肤溃烂进而出现感染、发热、头昏、头痛等现象。
该如何识别隐翅虫呢?
隐翅虫一般体长在0.6厘米到1厘米之间,身体修长,头尾黑色,胸部和腹部为红棕色。
一旦发现隐翅虫该怎么办?
如果在室内发现隐翅虫,应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使用胶带或纸巾包裹住隐翅虫再丢到室外。
如果发现隐翅虫在皮肤上爬行或停留,千万不要用手拍打,正确的做法是吹开或者晃动身体把它甩开,之后要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清洗接触过的皮肤。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隐翅虫?
在家庭生活中,应对门窗做好防蚊虫处理,定期除虫,如果前往室外,尤其是公园、草地、池塘等蚊虫较多的区域,应穿长袖衣裤,并携带驱蚊用品。
除了隐翅虫之外,小编也特别提醒,蜱虫、毒蛇等也应重点防护。
蜱虫
被蜱虫叮咬者有可能会被传染上各种疾病,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蜱虫叮咬时,绝大多数被叮咬者毫无感觉,直到出现麻木、疼痛、僵硬的感觉时才能发现。因此一旦发现它,万不可强行拔出,会造成蜱虫口器断落在皮肤内引起进一步过敏或炎症反应。
被蜱虫叮咬后,应及时就医,并可使用随身携带的护肤品等油性物品包裹住患处致蜱虫缺氧,它会自行脱落,清洗伤口后,还应尽早就医。
毒蛇
蛇咬伤该如何救护:
▲伤员休息不动
▲不处理伤口,避免伤口高于心脏
▲切勿切开、吸吮或挤压伤口
▲固定好肢体,注意是否出现休克
▲最好看清毒蛇的样子,及时送医院采取抗蛇毒血清治疗,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绷带由伤口以上的近心端向远心端包扎
▲上肢使用压力在40-70mmHg固定绷带
▲下肢使用压力在55-70mmHg固定绷带
▲包扎整个被咬肢体,通过降低淋巴回流速度从而降低蛇毒扩散速度的安全有效方法。
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用嘴把蛇毒吸出来”等桥段,千万不可模仿学习。口腔黏膜会吸收毒素,造成施救者中毒。
要点速览
隐翅虫揭秘:毒性强,识别预防是关键。隐翅虫是一种细长、体小的鞘翅目隐翅虫科昆虫,从初夏到末秋均可见隐翅虫的身影。
隐翅虫本身并不会蜇人,但是其体内含有大量毒素,所以千万不要用手拍打,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防护。
高温季节
建筑工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
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
如何做好防暑工作?
一起看看
福州市疾控中心
职业卫生科主任医师沈波
有哪些建议
在高温环境下
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等情况
要迅速将患者从高温环境
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用冰袋、凉毛巾凉敷,加速降温
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
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救治
快分享给身边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