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邀请,福建省现场救护培训中心组织救护师资指导团老师,参与总会发展中国家应急救护能力建设研修班“云参观”我省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并开展线上交流研讨。
在本次活动中,省红十字会积极做好人道服务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突出了红十字特色,做健康之路的“助力者”。
日前,福建省红十字会公布了2022年度第一批6个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机构名单,名单如下:
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对通过认证的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机构进行应急救护培训业务指导,并对红十字救护员培训质量和考核发证进行管理。
此次是针对高校进行的专业认证,未来省红十字会还会根据实际对更多符合条件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进行认证。获得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定点机构资格的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工作手册(试行)》《福建省红十字救护员证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承担本校内及合作项目的红十字救护员培训。要大力宣传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积极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文明风尚,强化质量与品牌意识,规范培训各环节流程,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初,省委和省政府通过省政府的门户网站公开向社会和广大网友征求“2022年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意见建议。经研究,“在公共场所设置20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培训红十字救护员全省20万人”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由省卫健委、省红十字会联合实施。为抓好落实工作,省卫健委、省红十字会联合有关省直单位下发《“十四五”公共场所配置AED+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项目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按人口比例分配任务。
项目自执行以来,得到社会各单位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截止9月30日,省本级培训已突破1.4万人次,其中包括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居民等,不仅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广大民众开通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网上学习功能,已为9千余名进行线下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等实操技能培训,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结合重大节日、主题宣传、生命教育大讲堂、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性讲座和体验培训。
普及性讲座培训
9月15-30日,在智慧教室,设立省直机关救护大赛集训班,为170名来自不同单位的机关干部的参赛队员进行了五批次的实操练习培训。
9月20日,受省血液中心邀请,在会议室顺利举办一场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讲座,本次讲座共50余名管理层党员职工到场参加。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切身感受生命的珍贵和脆弱后,更加深刻认识到掌握自救互救技能的必要性。
9月21日-22日,受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中心邀请在教室为50名不同院系的学生进行了两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讲座。现场群众热情参与,通过实操掌握了应急救护技能,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到的知识传播到身边的人。
9月30日,受阳光学院邀请为50名教职工开展一场普及讲座。内容包含红十字运动文化、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等知识,有效地保障了校园安全。
普及性体验培训
9月19日下午,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老师受省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邀请为20名来自阿拉伯语国家民间组织的研修班学员开展了一场线上应急救护培训活动。通过师资们讲解并参观了解红十字运动起源、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及常见气道异物梗阻等的急救方法。为各国学员普及防灾避险和应急救护知识。
9月22日,省民营企业商会一行30人走进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基地。参观红十字文化传播区、体验避险逃生,主要有地震自救、消防自救、家庭安全和水上安全等。通过互动演示,让现场人员学习了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
9月28日,作为网红党日活动打卡基地,来自省残联35名党员干部走进基地进行了一场生命安全为主题的党建主题活动,提升了党员干部的自救互救能力。
9月29日,来自厅直机关妇委会一行30余名职工走进基地开展了生命教育的互动体验活动,为妇委会各干部普及了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红十字救护员培训
9月14日,为36名省交通运输干部职工已完成线上理论学习与考核开展一期的红十字救护员证获证培训。经培训,全员已获证。
9月15日,分别为来自福建省民政学校的教职工和省直机关各单位干部职工共85名开展两期的红十字救护员证获证培训。
福建省民政学校
省直机关各单位
9月17日-18日两天,为255名来自福建省各高校的学生已完成线上理论学习与考核开展共六期的红十字救护员证获证培训。经培训,全员已获证。
福建商学院第1、2期(连江)
福建商学院第3、4期(马尾)
福建师范大学(化材)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9月22日,为来自福建开放大学教职工共45名开展一期的红十字救护员证获证培训。
9月23日,为49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士已完成线上理论学习与考核开展一期的红十字救护员证获证培训。
9月24日-25日两天,为187名来自福建工程学院教师、省心理志愿服务队和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已完成线上理论学习与考核开展共六期的红十字救护员证获证培训。经培训,全员已获证。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
9月23日,为已完成线上理论学习与考核来自福州文体产业的44名员工开展一期的红十字救护员证获证培训。
近日,福州地铁一名乘客突发心脏骤停,乘客与民警、地铁工作人员联手抢救,并紧急启动AED,成功挽救生命。这是AED救命神器入驻福州地铁后首次遭遇突发状况救回市民,这也是福建省红十字会投放的AED,在公共交通工具内首次成功施救。
9月25日上午,一名中年男子在地铁1号线车厢内,突然晕倒,心脏骤停。此时该列车正在屏山-树兜区间行驶,情况十分危急。
福州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民警杨振宝当天恰好和该男子在同一车厢,他立即通知树兜站工作人员,并在列车到达树兜站后,与两名热心乘客合力将该患者抬出车厢,其中一名热心乘客还拨打了120。
当时,乘客王晓婷在站台等地铁,发现很多地铁工作人员往一个方向冲,也本能地往那边走。发现有一名男子躺在站台上,头上放了一块垫子,她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出手了:“我是医学生,我会急救!”
快速查体后,王晓婷未摸到男子的颈动脉搏动,且无自主呼吸,判断他是心脏骤停,于是和两位工作人员配合,王晓婷负责按压,两位工作人员负责人工呼吸,争分夺秒地开展抢救。
“AED来了!”地铁的工作人员迅速取用福建省红十字会在地铁安置的AED,在王晓婷的提醒下,工作人员根据指示贴好了电极片。十余分钟后,急救人员抵达地铁,将该男子护送上急救车。
救命要紧,王晓婷精神高度集中,回到家才发现膝盖都跪淤青了。但她悬着的心没有放下,一直牵挂着那位患者。
下午3点,和她合力抢救的民警打电话来,说男子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王晓婷才松了一口气。
据了解,王晓婷是个00后,福建医科大学硕士一年级,目前正在福建省立医院研习。她说,心肺复苏是医学生的基本技能,不仅是毕业时的必考项目,也是求学、实习期间不断强化的重要技能,一年大大小小的模拟考大概要巩固4~5次。
“在关键时刻,能用所学技派上用场,这是我作为医学生很自豪的一件事。”王晓婷说。
“救命神器”发挥大作用,福州24座地铁站已配备
此次事件中,“救命神器”AED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5月,福建省红十字会投放的24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福州地铁24座车站正式上线!同时,福建省红十字会为福州地铁工作人员开展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什么是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在心跳骤停时,如果能在最佳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会有效降低致死率。
24台AED在哪里?
1号线配置13个站点,2号线配置11个站点。
示意图中标出的红色爱心处就是AED分布位置
(点击大图查看)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正确进行急救和使用AED?请记住“叫叫CABD”六字口诀:
温馨提醒
为保证AED设备正常运作,提高应急情况下的使用效率,AED仅供应急抢救情况下取用。车站AED存放点张贴设备封条,擅动设备将予追责。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红十字会紧紧围绕 “健康福建”建设目标任务,不断推动在公共场所配置AED。2018年来,共在学校、社区、公园、交通枢纽、体育场馆、大型商超、市政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设置AED近700台。今年,公共场所设置AED项目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 2000台。
为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福建省红十字会举办红十字救护员公益培训班,在这里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导大家学习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和其他应对意外情况的急救知识。开放公益免费名额200人,先报先得。
《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信息
一、报名时间
2022年10月10日起,报满截止
二、线下培训地点
福建省红十字会人道服务中心智慧教室
(福州市鼓楼区湖东路199号2层)
三、培训人数
计划培训200人,共四期,每期50人
四、培训费用
公益免费
五、线下培训时间
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率满50人即可开班,届时将以短信形式或电话通知
六、培训要求
1、线上8学时理论学习,需下载“人人急救”app,进行理论学习+考核,报名成功并经过5个工作日审核后,开通学习窗口,并以短信形式或电话告知学习账号及密码。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线上理论考试”后,才能进入线下实操考核。
2、线下8学时的实操技能培训,内容分为上午CPR实操技能考核和下午创伤救护包扎,具体的培训时间将以短信形式或电话通知。理论考试与实操考核合格的学员即可发放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线下8学时实操培训具体安排为:
获证流程图
报名要求
一、报名条件
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二、报名确认
经线上抢报名额的结束,中心会在5个工作日通过短信发送确认,请查收信息。
三、报名方式
请有意参加培训的学员,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共200名额,先到先得。
人人急救app操作图解
扫码即可下载人人急救app
操作说明
温馨提示
(1)本次活动为自愿报名参加,线下培训时请提前15分钟到达培训现场。
(2)活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仅限近14天内未去过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报名,现场需要体温检测、出示“绿码”并签到。
(3)培训期间请全程佩戴口罩。
(4)参训者需无手腕、腰、膝盖伤痛。穿宽松衣服,女性不穿高跟鞋和短裙。
(5)请遵守纪律,严格按照导师要求操作。
(6)需带物品:笔记本、签字笔、身份证。
(7)如临时不能参加培训,请提前3天联系告知我们;若遇天气恶劣(如台风、暴雨等)情况,活动时间另行通知。
咨询电话:0591-88563506
近日在上海虹桥开往厦门北的G1651次列车上发生惊险一幕,一名女子突然脸色苍白,口中哽咽,具有红十字救护员证的列车长林聿涵果断出手“教科书式急救”让女子化险为夷。
9月16日,G1651次列车刚从三明北站出发,车上工作人员发现一名女子脸色苍白,说不出话来。发现情况后,具有红十字救护员证的列车长林聿涵立刻赶到现场。
林聿涵赶到后不断询问女子:“你怎么了?肚子疼吗?还是嗓子不舒服?”基于她的经验判断女子疑似气道异物梗阻。“是不是卡喉咙了,是不是卡喉咙了……”此时,女子喉咙已被卡住只能用力喘息,发出断续气声完全说不出话。
情况紧急,林聿涵果断出手!走到女子身后,立即用“腹部冲击法”进行施救,仅仅18秒,该旅客化险为夷。原来,该女子进食时被馒头噎住,看见她呼吸顺畅能够说话了,车上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真的很感谢这位列车长!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当时真的感觉就要窒息了!”这位女士说道。
据悉,林聿涵2021年7月22日参加红十字救护员培训,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7月24日取得福建省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员证。
“当看到旅客出现紧急情况,我第一时间就想起培训时学习的‘腹部冲击法’进行急救”,林聿涵说,身为红十字救护员,她有责任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用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正确地救助。也希望越来越多人都能够掌握急救知识,当意外来临时,及时伸出援手,降低伤害程度。
林聿涵悉心照顾需要帮助的旅客 (受访者供图)
林聿涵帮助行动不便的旅客(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红十字救护员,也作为一名铁路人,林聿涵用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守护旅客生命健康,她把温暖和善意融进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并将这点点滴滴散发出的微光慢慢汇聚成了一道道耀眼而有力的光芒!
“救”在身边,感谢有你。为林聿涵列车长点赞!
遇到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我们要怎么办?急救方法一起来学习
9月21日,古田县卓洋乡陈大爷从县总医院顺利出院,家属们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此前在老人突发心梗、呼吸骤停的危急时刻,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成功为他抢得了宝贵时间。
时间回到8月30日上午11时许,72岁的陈大爷因胸痛来到古田卓洋乡卫生院就诊。检查期间,陈大爷突然失去意识,四肢抽搐、面色发紫,一度出现呼吸停止。
危急关头,卓洋乡卫生院院长李藩鑫迅速取出红十字会捐赠的AED,立即对陈大爷进行AED电除颤,并配合心肺复苏急救。随后120救护车赶到,陈大爷被送往县总医院救治。9月14日,老人从重症医学科转入心内科,21日病情好转、顺利出院。这是宁德市首例公共场所AED成功施救案例。
“基层医疗机构条件有限,高危重患者抢救设备配置较少,关键时刻AED起了大作用。”李藩鑫院长说。
古田县总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林义兆说,心脏骤停的病人中,85%以上都是由于室速、室颤导致,心脏骤停一旦超过4分钟,就会对患者的脑部组织产生永久性损伤,超过10分钟就会出现脑死亡。因此,最佳的救援时间只有短短的“黄金4分钟”。在救护车赶到之前,是AED扛住了救援陈大爷“黄金4分钟”的关键。
生死之间 每多一秒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希望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
受福建省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邀请,9月19日下午,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为阿拉伯语国家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研修班准备了一场线上应急救护培训活动,通过线上视频讲解和互动交流,为20位来自约旦、伊拉克、突尼斯等阿拉伯语国家的学员普及防灾避险和应急救护知识。
屏幕前的学员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踏足”烟雾逃生、家庭安全、厨房防火、地震自救、水上救生等多个体验模块,在详细的解说中深入了解正确的自救互救技能。本次活动,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急救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还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建设健康丝绸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推广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升我省监狱系统应急救护能力,进一步深化爱警暖警措施,助力健康福建建设,9月21日,省红十字会联合省监狱管理局举行“‘救’在身边、民警守护”——全省监狱系统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启用仪式。省红十字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会长黄玲,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徐祥,省司法厅党委委员、省监狱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由顺等领导,监狱局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和民警代表以及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和现场救护培训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仪式。
仪式现场,组织观看了省红十字会AED设置及救护员培训视频,为监狱系统“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授旗,双方单位领导共同为AED设备启用揭幕。
近年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紧紧围绕 “健康福建”建设目标任务,不断推动在公共场所配置AED。2018年来,共在学校、社区、公园、交通枢纽、体育场馆、大型商超、市政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设置AED近700台。同时加强教育培训,2017年来共培训救护师资2200余人、红十字救护员约35万人次,普及应急救护知识280余万人次。今年,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和公共场所设置AED项目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培训救护员20万人,在公共场所设置AED 2000台。